據說,敗家娘們最幸福的時刻,就是收到快遞撕開包裝的一瞬間。
幾年前雙11大面積爆倉,快遞變慢牛,敗家娘們的幸福感嚴重受挫。馬云明白,要滿足敗家娘們,得有兩點:1.買得爽;2.快遞送得快。兩者缺一不可。敗家娘們的急性子,無意間促成了快遞小哥和他背后行業的革命?!靶腋!眮砬瞄T的時間越來越快,以簽收1億包裹的時間來統計:
2013年,用了9天
2014年,用了6天
2015年,用了4天
2016年,用了3.5天。
快遞小哥在和敗家娘們的急性子賽跑。為了跑得快,用了一種其他國家從來沒有過的方法,引發了這個行業的革命。這場賽跑有多牛?中國每年有兩個洪峰、兩場戰爭:
1. 人流的洪峰,春運
2. 的洪峰,雙11
第一場戰爭,歷經20多年仍未決出勝負,不少人的團圓夢因一張車票而受阻。
第二場戰爭,居然在短短幾年分出了勝負,敗家娘們的買買買和急性子,促成了中國產業升級一個最成功的范例。
物流快遞本來是最傳統的一個行業,從扛麻袋的碼頭工人,到跑長途的司機,再到前些年樓上樓下攬件寄件的快遞小哥,始終被人視為體力工種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為了解決敗家娘們的幸福感問題,這個行業進行了壓縮式高強度的發展與蛻變,大量的黑科技,以及復雜程度難以想像的組織體系被深度運用,物流快遞行業成為中國少有的進行顛覆式升級的傳統行業。
敗家娘們讓這個領域發生了什么?與四個謎有關。
01第一個謎:不增加車次,“春運”也能增加運力?
敗家娘們的戰斗力從來讓人驚嘆,今年雙11當天阿里的包裹量達到6.57億,比去年多了將近2億個包裹。6.57億個包裹是個什么概念?疊在一起,可以一直疊到月亮上;平鋪在地上,可以鋪滿5個澳門。敗家娘們的戰斗指數,一直比屋價的上漲還瘋狂。雙11包裹數增長速度,最近3年平均下來每年達到88%。
2013年前后雙11出現了大面積爆倉,爆倉的意思就是,快遞的運力撐到了極限也無法跟上敗家娘們的下單速度。這是對極限能力的挑戰。包裹數平均每年88%的增長,快遞的極限能力要跑得比這個速度更快,才能避免爆倉。
怎么辦?春運的做法是修更多的鐵路,增加更多的航班車次,從運力規模上著手。但運力和人流之間的缺口太大,導致這么多年第一場戰爭還未決出勝負。
雙11如果用春運的方法,爆倉問題不會那么快解決,估計敗家娘們會急得跺腳,最后用腳投票,不玩雙11了。可以看一個數字,2013年至今,雙11包裹數量增長了2.65倍,而以圓通公司為例,人力只增長1.5倍。快遞公司運力規模的擴大,趕不上包裹的增速,但爆倉問題卻得到解決,這背后,一定有一個X因素。X因素就是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運用,這是近幾年物流領域最大的一個變量。除了各大快遞公司對數據化、智能化的推進,菜鳥網絡的創建是重要節點,它代表了一種新的形態,不招快遞員,不建貨運隊伍,通過數據驅動,是“不做物流”的物流機構。
02第二個謎:杭州賣家為何從天津發貨?
先講一個敗家娘們的故事:
北京的張小姐拍下了杭州商家的一件絲質品,對雙11期間的快遞她不抱過高期望,心理預期是四五天到貨。但22小時后,快遞小哥來敲門了。超預期就是一種幸福。
張小姐不知道的是,這次“包裹之旅”走了一條和以往不同的路徑。杭州賣家在雙11前提前將商品鋪到了菜鳥的天津大倉,張小姐在北京下單后,商品直接從天津發貨。
包裹之旅:
“杭州—華北轉運中心—北京”變為“天津—北京”
這個故事的關鍵,是包裹被提前運送到了華北大倉,從而縮短了物流時間。商品提前放哪里、放多少,不是隨便拍腦袋決定的,它靠大數據精準預測,這就是智能物流所做的事。智能物流依靠大數據和技術,在重塑物流的運行模式。
這種模式改變,也影響到了國外的剁手黨。
居住在西班牙馬德里的丹尼爾,是今年第一個收到雙11包裹的海外買家,周五早上9:15他下單搶到一部小米手機,周一上午9:40,快遞小哥就按響了丹尼爾家的門鈴。在此之前,國內包裹在西班牙的妥投時效動輒要1個月。今年雙11,中國數碼商家提前把商品備貨到菜鳥位于馬德里的海外倉,國外剁手黨一下單,由臨近的海外倉直接發貨。
菜鳥的技術專家說:“在雙11前3個月,我們就準確預測到每家快遞公司在全國每一條線路上的包裹量,真正幫助快遞公司做到了兵馬未動、糧草先行?!?/span>當然僅僅是數據分析、貨品前置,并不夠,敗家娘們的急性子,倒逼物流產業鏈的每個重要環節都在發生徹底變革。比如人們最常用的快遞單,傳統的是這個樣子:
傳統快遞單最大的問題是,耗費紙張,打印速度慢,手寫的話分揀差錯率高。菜鳥網絡聯合主要的快遞公司,推出了電子面單:
是不是更一目了然?電子面單能讓快遞發貨速度提升 30%以上,目前普及率已達7成。
更重要的是,電子面單成為快遞公司信息化的入口和基礎,原來各家公司的數據標準不同,形成內部信息孤島,現在統一標準后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還比如包裹分揀,依托智能分單的自動流水線,每小時可以處理數萬件包裹,準確率99.9%。在快遞公司的分撥中心,也不再看到以往車水馬龍的擁堵情況。
首頁 1 2 下一頁 尾頁